过去大家谈到南海,第一反应往往是中国与菲律宾之间的紧张对峙。但根据最新公开的卫星图像和智库报告仁信配资,越南控制的多个岛礁正在同步加速填海作业,陆地扩展面积已经接近甚至有可能在短期内超过中国此前的总量。
关键是,越南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宣传,而是以静悄悄的方式推进,力度之大、范围之广、节奏之快,已经引发了区域内外的高度警觉。
而这些工程几乎没有遭到舆论的真正追问。
越南不是简单扩建,军事化程度不断升级
从2021年开始,越南就逐步启动了对南沙岛礁的加固与扩建工程。但进入2025年,这一进程明显提速。根据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(CSIS)旗下海事透明倡议的报告,越南在2025年初将其岛礁建设范围扩大到原本没有纳入工程计划的8个岛礁。
这意味着,越南控制下的21个主要岛礁几乎全部投入了扩建作业,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满负荷开工状态。
这些岛礁包括六门礁、东礁、舶兰礁、琼礁等,以往知名度不高,如今却成为施工热点。填海面积迅速增加,光是在伯礁一个点上,越南就新扩展了超过850英亩的陆地仁信配资,并铺设了长达3000米的跑道。
这不是民用基础设施,而是为苏-30战斗机、C-130运输机量身定制的军事平台。
越南并不具备中国那样的大型吹填装备,无法依靠机械化大规模施工。但越南采用的是“蚂蚁搬家”的方式,通过人力、船运和分批推进的策略,在不引发大规模关注的情况下,逐步完成拓展。
填海速度虽然不如中国当年的高峰期那样惊人,但从持续性和覆盖面来看,越南的策略更具韧性和隐蔽性。
而且,越南的目标也不只是多造点地,而是要形成一个体系化的南沙岛礁防御网络。这些扩建工程涵盖跑道、码头、弹药库、雷达站,以及深水泊位。一旦完成,越南将在南海实质拥有一个可持续运作的岛礁军事群,具备常驻兵力、空中打击和海上封控能力。
越南过去在南海的军事存在相对低调,但从2023年起,其在多个岛礁上的工程内容已明显转向实战化建设。这不仅仅是扩大陆地面积,更是有计划地构建完整的军事基础设施网络。
仁信配资
例如,越南在柏礁、大现礁、鸿庥岛、毕生礁等岛礁上建设了弹药储存设施,卫星图像清晰显示出封闭式弹药库的轮廓。这些设施的出现,意味着这些岛礁不再是前哨,而是具备战时持续作战能力的军事据点。
与此同时,越南空军装备的苏-30MKV战斗轰炸机已经具备从这些岛礁起飞执行任务的能力,其作战半径覆盖南海大部分核心区域。这种部署方式使得越南无需频繁派遣大型军舰巡逻,就能通过空中力量维持对周边海域的可控性。
在海军力量方面,越南也并不弱。其装备有俄罗斯制造的636型基洛级潜艇,这种潜艇以“安静”著称,能在南海复杂水文环境中长期潜伏。
此外,越南还拥有猎豹级导弹护卫舰与岸基K-300P“堡垒”导弹系统,甚至从印度引进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舰导弹。这些装备一旦部署在岛礁,射程可覆盖南海多数重要航道。
值得注意的是,越南在岛礁扩建中还特别注重后勤体系的完善。码头、仓储、生活设施、通信站点等配套工程同步推进,确保驻军可以长时间驻守并维持作战状态。这种建设思路与中国曾经提出的“南海不沉航母”概念如出一辙,只不过越南是用更慢的节奏、更少的资源,走出了自己的路径。
战略空窗期被利用,中国需要系统性反制
中国在南海的岛礁建设集中在2014至2016年,那段时间中国完成了永暑礁、美济礁、渚碧礁等核心岛礁的基础设施铺设,总面积超过13平方公里。自那之后,中国转向维护与巩固阶段,在军事上保持克制,在外交上推动《南海行为准则》的谈判。
而正是在这一稳定维护期,越南悄悄加快了自己的节奏。从2021年开始逐步推进,到2025年实现全域覆盖,越南抓住了空窗期,一边与中国保持表面上的友好关系,一边加紧推进关键岛礁的军事化。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打法,现在已经到了效果初显的阶段。
相比之下,中国在舆论上并没有对越南的扩建保持足够的警惕。很多人对南海的印象还停留在与菲律宾的磕磕碰碰,却忽略了越南才是控制岛礁最多、建设最系统、布局最用心的“主角”。
中国现在需要从整体上重新评估南海岛礁态势,不只是盯着单一热点,而是要建立起常态化监测、区域化巡航和多边舆论引导机制。与此同时,还要在外交层面强调越南正在单方面改变南海现状,推动东盟国家关注这一行为对区域稳定的潜在破坏。
此外,中国也应当考虑在现有岛礁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加强,包括提升雷达侦测能力、增强后勤补给效率、开展制度化空海联合演练等。以此形成对越南扩张的实质性制衡,而不是仅靠声明和外交表态。
最危险的不是越南扩建了多少岛,也不是它装备了哪些武器,而是它正在不断强化现实控制力并改变区域力量分布。如果中国继续以“稳定”为优先而忽略这一现实进程,未来几年南海的主导权可能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倾斜。
现在是时候打破沉默了。不管是加强岛礁防御,还是推动国际共识仁信配资,或者是深化与东盟的区域安全合作,中国都必须主动出击,重新占据南海博弈的主导权。越南已经亮牌,中国不能再等。
通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